作为“极地来信”沉浸展的“前哨站”,百信银行品牌展区将中信银行与百信银行携手探索数字金融的创新、拼搏精神与南极科考精神相连接,结合年轻、科技感的品牌调性,构建了一个富有活力与深邃的极地风格创意展区。参展观众纷纷在 “破冰船”为造型的区域参与现场互动打卡,领取企业员工专属财富权益产品“元气卡”,并沿着展区阶梯一路向南,在展览墙进一步了解到百信银行与奋斗者们一起乘风破浪“向南而行”的探索征程。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再次激起千层浪。这一回,浪潮涌向了百县千镇万村。
广东投下的这块关键性“巨石”,正是奔着最突出问题而去的集成式改革。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动因。新起点上,广东如何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唯改革才有出路!
10月21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有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锚定“走在前列”目标要求,以“百千万工程”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集成式改革作为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持续向深水区挺进。
“春天的故事”仍在续写。南粤大地上,百县千镇万村正“改”写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发展新篇章。
“改”出经济新活力
第一经济大省挑大梁,担子压实到了县域身上。全省一盘棋,落子看县域——拼产业、拼项目、拼服务,不断向改革要动力,挺起县域经济脊梁。
一组数据直观反映全省县域经济领域改革成效:2019-2023年,4年间全省57个县(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从6553亿元扩大至7289亿元,年均增长2.7%,占全省16%;今年1-8月,全省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42.89亿元,同比增长16.23%,较全省高11.2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94.05亿元,同比增长16.48%。
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基石。聚焦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各地纷纷下好改革“先手棋”。
今年,肇庆四会市首次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刷新成绩的动力正源于由改革点燃的产业引擎。四会注重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跨越,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绿色建材三大产业集群正向百亿级迈进。
落地肇庆四会市大沙镇的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产业发展的代表。大沙镇供图
转换赛道再出发,韶关翁源县从无到有打造广东首个创新原料药基地,彰显深化改革的定力、眼力与魄力。当地规划8000亩化工用地,其中一期3000亩已发展涂料化工,2021年创税仅2亿元;谋划二期5000亩用地之际,深调研发现M3工业用地属于稀缺资源,且全省无成型的创新原料药基地。翁源县不囿于短时的经济增速,婉拒已签约的8家化工企业,把主导产业发展由涂料化工转向附加值更高的创新原料药。短短两年,已引进瑞石制药等5家企业,成为全省唯一的“原料药监管创新基地”。其中,瑞石制药用地共250亩,达产后税收超2亿元,相当于一期3000亩化工产业的总税收;今年,兴合、微纯、同隽等企业陆续动工。一个全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正在加速崛起。
以机制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清远连州市探索出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连州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制定“长寿水、富硒米、甜菜心、香腊味、水晶梨”发展规划,建立“政府+协会”产业发展联席会商制度,首创“产业第一书记”模式,选派9名产业致富带头人担任村党组织产业第一书记,推动2023年农业特色产品产值增长31.7%。
清远连州市探索出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县域拼经济,也是拼环境。各地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产业升级焕发新活力,正得益于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改革举措。
栽好营商“梧桐树”,江门鹤山市打出一套“组合拳”,实施“市领导挂钩+企业服务专员驻点”服务制度,创新推出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电话,今年为各类企业解决重大实际问题34个。
打造发展“强磁场”,河源东源县创新实施“首席服务员”和“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探索打造产业供需平台,优化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及时为39家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人等问题。
在改革牵引之下,各类资源力量正源源不断注入县域。当前,广东加快省属国有企业在县域布局,组建旅控兴邦文旅、粤清农文旅、广盐食品投资等省市国有功能型平台企业,助推县域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改”出县城新面貌
县城作为“城尾乡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个载体,既是基础设施载体,也是产业发展载体,还是环境改善载体,归根到底是群众生产、生活的载体。
放眼全省57个县(市),不少县城的市政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与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痛点,也是“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的重点。
击水中流处,改革正当时。2024年5月,广东正式启动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打开了县城加速更新、面貌日新月异的新篇章。尤其是对于全省15个试点县而言,承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产城融合速度不断加快的新特点逐步显现。
韶关市始兴县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探索连片规划改造,打造高品质社区生活圈。始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对于大部分云浮新兴县的居民来说,这几年新兴县有了很多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庙街、文昌桥一带更热闹了,街道上往来的车辆许多都挂着“粤A”“粤B”等外地牌照。每当夜幕降临,这里便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城隍庙前的庙街上,小食、饮品和服饰等业态临街铺展,游客、本地年轻人拿着牛杂、凉果穿梭往来,充满复古浪漫情调的灯影将街景点缀得如梦如幻。
庙街改造是新兴县城区旧城活化改造的一个缩影,通过实施旧城改造,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优化了产业结构,大大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形象,让“老城市”焕发了新活力。
同为全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的清远连州市聚焦“民生福祉”,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近年来,连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全市医学影像、心电等六大资源共享中心,形成“基层检查、基层收费、上级诊断”就医联动机制,县域内住院率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连续3年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
为切实解决农村百姓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省层面也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并组织73家三甲医院组团帮扶60个县(市、区)113家县级公立医院,以重点专科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牵引提升46家县级综合医院、6家县级中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全省57个县域医共体已有56个达到紧密型标准,县域医疗卫生能力明显提升。
中山六院与信宜市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让百万信宜人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省城三甲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信宜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以来,15个试点县正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市政公用、环境基础、产业配套等设施短板,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增强县城联城带乡功能,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截至目前,已开工改造县城老旧小区209个,建成“口袋公园”2591个,县城污水处理率提高至97.4%。
“改”出发展新空间
如何打好改革“组合拳”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广东多措并举,加快建立资源要素集聚保障政策。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破解土地瓶颈是关键。龙江镇位于惠州龙门县东南部,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历来是水泥原材料的集中开采区。过去数十年里,矿区带动了周边地区居民经济收入提升,但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地面塌陷、耕地碎片化严重、产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制约着龙江镇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龙江镇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双试点”优势,全力推动“土地、产业、资源”矿地融合发展。一方面,坚持以“项目”为牵引,实施农用地整理1625亩。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用地整理,龙江镇对光大矿区周边罗洞村的5个村小组实施整体搬迁,其中鹤山村民小组探索出了“拆旧建新、以原宅换新宅”的宅基地置换新模式,以此解决宅基地不足的问题。当前,整个鹤山村民小组31户居民已全部完成搬迁安置工作。
蕉岭县新铺镇以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即“小田变大田”工作。该镇的同福村动员17个村民小组492户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并推进土地连块成片。在此基础上,同福村将1000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企业,发展“粮菜轮作”种植模式,成功盘活数百亩撂荒的土地,土地租金收益达到600元/亩,还为村民创造了120余个就业机会,实现务工人员月均增收3000元以上。
放大到全省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工作步入快车道,42个试点已完成投资650亿元,整理农用地6.8万亩、建设用地4.7万亩、生态保护修复土地39.5万亩,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近6.2万亩,建立“百千万工程”项目用地“指标池”,有效拓展了县镇村发展空间。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钱从哪里来?广东出台财政“省直管县”实施方案,研究起草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举措,加强县级财力保障、激励县域“多劳多得”提升造血能力。
一方面,全面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省财政在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财政结算、库款调度和项目申报5个方面直接联系到全省57个县(市),实现财政资源要素直达县域。另一方面,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对“百千万工程”考核获评“优秀”等次的县(市)和区分类给予奖励,激励各地竞标争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财政以外,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广东设立了规模为100亿元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金。金融活水也在不断引入县镇村,其中农业银行广东分行开展“千人驻镇”,广东农信选派3万多名金融特派员驻村入户。截至2024年8月底,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改”出乡村新业态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环‘两山’引领区”)迎来客流高峰。数据显示,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吸引14.42万游客入园,同比增长61.79%,直接旅游收入超1500万元;南昆山康养旅游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500万元。作为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环“两山”引领区推动旅游与乡村、康养融合发展,叠加效应已然显现。
环“两山”引领区推动旅游与乡村、康养融合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促产。作为旅游大省,广东深挖资源优势,找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切入点”,出台《关于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工作方案》,按照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方式,统一规划、集中打造,探索县(市、区)特色发展新路径。
在农文旅融合的浪潮之下,民宿产业已跃升为广东乡村发展的崭新热点与竞技新赛道。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民宿产业历经从1.0到3.0版本的迭代升级,实现了从粗放式农家乐管理到品牌化、专业化运营的精品民宿的华丽转身,乡村民宿的品质与服务不断迈向新高度;而在汕头市南澳县,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孕育出青澳湾、后兰村等多个民宿集群,这些海岛民宿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当地一张耀眼的旅游名片,吸引着八方来客的目光。
汕头市南澳县的海岛民宿成为当地一张耀眼的旅游名片。
为了进一步挖掘民宿产业的潜力,广东出台《关于促进乡村酒店(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乡村旅游住宿业高质量发展20项具体举措,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要方向,突出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打造试点示范,形成具有乡村气息、文化特色、岭南韵味、中国气派的乡村酒店产业集群。
在清远市清城区大有村委会沙塘村,“90后”大学生刘咏琪回村成功创办了月景湾度假民宿,不仅带动周围20多个村民就业,还计划通过合资分红的方式盘活现有资源,助力村集体增收。而刘咏琪也是“广东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首期班100名学员之一。他们中有乡村民宿主理人,也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等。这批具备专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的农村职业经理人,正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实践者与推动者,为乡村经济的繁荣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广东通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遴选12个县(市、区)开展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试点、897个村开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50个村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遴选1048个家庭农场、10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基本清零。
“改”出城乡新气象
今年以来,走进广东大大小小的镇村,能发现不少新变化——道路更敞亮了,房屋更美观了,环境更宜居了,群众更幸福了。在汕尾,位于红海湾的一条海边街通过“拆改提建”绘出美丽空间,原先废弃的养殖场变身为一家家网红咖啡店,打造出浪漫海岸2.0,带旺了人气、集聚了商气。在惠州,位于博罗县的横河镇主干道铺上了沥青,龙华镇的“龙”形入口通道标识惹人注目,柏塘镇新建成的休闲步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好去处,石湾镇梅花大道“换上”新装……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重点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改革创新。
汕尾红海湾“咖啡一条街”的成功打造,得益于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改革创新举措。 陈保良 摄
央地“双向奔赴”,激活县镇村建设“一池春水”。今年以来,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4家重点建筑业央企积极发挥优势,助力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和惠州、江门、肇庆3个市连线连片推进镇村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形成央企带头、国企跟进、民企参与、多方力量共赢的格局。当前,全省1646家建筑业企业与乡镇确定4473个结对帮扶项目,投资金额超500亿元,项目开工率88%。
以“典”带面,粤建粤美。央企助力与典型镇、村培育深度衔接,目前首批典型镇、村建设成效凸显,第二批典型镇、村培育正上足力量、快马加鞭,一批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相继涌现,一幅南粤大地上的新“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打造客家特色美丽圩镇。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在城乡风貌上做文章,广东创举频出。近期,《广东省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全省共遴选25个县(市、区,东莞为镇)作为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推动建筑分布式光伏规模和城乡建筑风貌同步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助推城乡建筑风貌提升的可复制可推广典型案例。其中,肇庆市已启动建设整镇开发屋顶光伏的绿美光伏示范镇项目,通过挖掘乡村绿能,让“闲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为绿美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
既要“打造美丽”,更要“留住美丽”。为加快形成政府积极有为、各方踊跃参与的生动局面,广东制定实施美丽圩镇建设运营、乡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农村小型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奖代补等政策文件,并研究制定2024年省级财政支持培育典型镇、村的奖补政策,推动形成财政引导、多方筹资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
环境日益美丽的同时,乡村再造成为一个关键词。聚焦资源重组,空间重构,功能重塑,构建新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珠海市斗门区福安村村民有发言权。7月1日,珠海市斗门区“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首期封顶暨二期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这一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项目,迎来里程碑时刻。通过建立集约用地、多户联建、分红质押、资格权跨村等农民住房保障机制,珠海斗门在人多地少村庄开展村民公寓建设,破解宅基地改革难点。纵观全省,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已逐步铺开,成效渐显。
改革长风起,奋进正当时。在集成式改革牵引下,广东将进一步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保持稳中求进的沉着定力,集成式改革这艘巨轮将劈波斩浪、奋楫前行,为广东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强劲动力!
链接 >>>
“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系列报道
南方农村报记者 肖婉琦 段凤桂 谢晓莉 戴弯弯
通讯员 郭金有期货配资114